首页 信息公开 资源服务 科研成果 许可证 学会专栏 关于我们 《动物学研究》
春城晚报——藏黄牛如何适应高原低氧? 从牦牛那“偷”基因
2018-06-25 | 作者: | 来源: 春城晚报

  家养动物被人类成功驯化后,跟着人类迁徙到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家养动物会与当地各种野生近缘种相遇,从而发生杂交促使基因交流。牛属现存物种,包括普通牛、瘤牛、大额牛、印度野牛、爪哇野牛、牦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等,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牛属中存在很多关键科学问题未得以解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吴东东研究员课题组近期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对大额牛、印度野牛、爪哇野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进行了全基因组高覆盖测序, 同时包括多个物种的群体基因组测序。通过系统性分析,确定了牛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得出了大额牛不是印度野牛的驯化种,而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或亚种的结论。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牛属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许多神经系统基因、免疫系统基因从瘤牛扩散至巴厘牛以及大额牛中。由于瘤牛的驯化时间较长,神经系统基因的快速进化是家养动物被成功驯化的关键,推测基因交流在促进动物被成功驯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牦牛与藏黄牛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在家牛中受到选择作用的与毛色相关的MITF基因通过基因交流被导入到了牦牛基因组中,而藏黄牛通过“拿来主义”从牦牛中快速获得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遗传变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因交流是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野生物种驯化的重要手段。

网站链接   滇ICP备05000723号
相关信息网 学会/协会
质检机构 国外相关网站
其他相关网站
 


Copyright© 2016     云南实验动物网 云南省实验动物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话:0871-65195511,68424851
电子邮件:lvl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