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 资源服务 科研成果 许可证 学会专栏 关于我们 《动物学研究》
西藏人文地理——杨晓君:西藏的鸟类到底有多少种
2017-09-21 | 作者: | 来源:

 

     西藏的鸟类调查最早可追溯到1845~1858年,霍奇森在印度大吉岭采集了大量的西藏动物标本,其中也包括了鸟类,随后有英、俄、美、德、意、日、法、瑞典等国有上百人次进入西藏,组织“科学考察团”、“探险队”,或以旅行家和传教士的身份,到西藏进行考察,其考察结果后来在多个刊物发表,但这些考察和报告主要集中在西藏的南部,直到1972年Varurie出版《西藏及其鸟类》(Tibet and its birds),记录在青藏高原(含青海、西藏及其毗邻地区)上共有479种鸟类。这也是首部全面报道西藏及其毗邻区域的鸟类情况的专著。

  1976年郑作新教授在对中国鸟类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西藏的鸟类资源,随后郑作新等学者根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考察结果,在1983年出版的《西藏鸟类志》中首次记述西藏自治区有473种鸟类。

  进入到21世纪,西藏的科技工作者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在2005年出版了《西藏动物志》,记录西藏自治区有鸟类492种。

  2011年郑光美院士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列出在西藏自治区有分布的鸟类为509种。

  但刘迺发教授在2013年出版的《青藏高原鸟类分类与分布》一书中,却提及在西藏自治区分布的鸟类有487种,其记录的鸟类种数反而比郑光美院士2011年记录的数字有所减少。

  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家利用DNA等生物技术,将一些过去在形态上差异不显著,被认为是亚种的鸟类,重新定义为物种,据此,有多个组织和专家根据相关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系统,采用不同的分类系统和物种定义,对物种数的统计就会产生数据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出现在物种上,也出现在对目、科、属等的认定上,郑光美院士采用的是较新的采用一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分类系统,并承认了一些新的物种,因此其记录的物种数较多。

  近年来,随着国内观鸟运动和对喜马拉雅山及其南坡的考察深入,更多的鸟类在西藏被发现,这使西藏鸟类的种类呈现快速增加状态,由此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西藏的鸟类到底有多少种?

  实际上鸟类物种的多少还是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分类系统,目前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在发展阶段,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分类系统和物种定义还在不断完善中,也才产生了多个分类系统并存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西藏鸟类有多少?也关系到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据了解郑光美院士正在主持编写《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第三版),将会有一个权威的全国较为统一的分类系统。

  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和鸟类新记录的不断变化,因此西藏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根据目前的不完全统计,即使按照传统的Peters形态分类系统,西藏的鸟类也早已超过了530种,而按分子分类系统,西藏鸟类的总数已接近600种,其鸟类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居全国各省区鸟类多样性的前列。

   除物种多样性丰富外,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西藏的鸟类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1、鸟类地理分布差异明显。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鸟类的分布形成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区域,高原北部区域辽阔,但记录的鸟类种类较少,分布的也多是生活在开阔环境的鸟类,如黑颈鹤、雪雀等;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边缘鸟类物种丰富,多为生活在森林中的物种,如啄木鸟等。

  2、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相互渗透。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将中国划分为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界,在我国的中东部,两界的分界是以秦岭和长江为界。在西藏,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冰川等的限制,西藏的鸟类区系也被划分为明显的古北和东洋两大界,但在西藏东南部两界动物的分布在水平方向上有较大幅度的交错,在垂直海拔上也有明显的相互渗透现象。

  3、垂直分布明显。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从海拔约600m到8848m,巨大的海拔高差,也产生了巨大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变化,从常绿阔叶林到冰川冻原,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多样环境中孕育了多彩和各具特色的鸟类,在山脚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分布有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犀鸟和太阳鸟等,而在接近冰川冻原的高山杜鹃林边,分布有血雉、马鸡等高山雉类。

  4、区内迁徙明显。每年春天北方省区都会迎来在南方越冬的鸟类,秋天这些鸟类又拖儿带女回到南方,南来北往的鸟类迁徙现象早已为公众所知。但在西藏,除可以看到迁徙的候鸟外,还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内迁徙现象。如高原旗舰物种--黑颈鹤,春季在青藏高原面上繁殖,秋季并不迁徙到遥远的南方越冬,而是迁徙到海拔较低的两江河谷地区躲避严寒,形成独特的区内迁徙景象,这样的鸟类还有斑头雁和赤麻鸭等。

  西藏丰富而独特的鸟类多样性,不但吸引了专家学者为西藏鸟类的编目而辛勤工作,也引起了众多鸟类爱好者的关注,前往西藏观鸟并做相应的种类统计,为西藏添加了不少的鸟类新记录。真切希望通过科学家和观鸟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建立西藏鸟类物种分布数据库,及时更新并定时发布西藏鸟类物种名录,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科学数据。撰文:杨晓君(鸟类学家)

  杨晓君介绍:

  杨晓君,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雉类专家组和鹤类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西南地区鸟类分类区系、生物地理及珍稀鸟类的生态生物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曾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鹤类基金会等资助的50多项科研项目。

  出版《云南鸟类志》、《云南野生鸟类》和《云南湿地》等执行主编、副主编专著8部,已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76篇,发表在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Molecular Ecology、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ield Ornithology等SCI杂志上的论文39篇。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

网站链接   滇ICP备05000723号
相关信息网 学会/协会
质检机构 国外相关网站
其他相关网站
 


Copyright© 2016     云南实验动物网 云南省实验动物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话:0871-65195511,68424851
电子邮件:lvl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