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 资源服务 科研成果 许可证 学会专栏 关于我们 《动物学研究》
我国命名长臂猿科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2017-01-19 | 作者: |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人民网昆明1月12日电  (杨文明、李发兴)记者12日从“命名白眉长臂猿新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命名了长臂猿科的一个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一重要成果于1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在国际著名灵长类期刊《美国灵长类学报》在线发表。

  这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中山大学教授范朋飞介绍,长臂猿是一类小型类人猿,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通过手臂交叉摆动在树冠层移动,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在此之前,长臂猿被分成4个属19个物种,其中白眉长臂猿属主要分布于怒江以西的印度、孟加拉、缅甸和中国云南。白眉长臂猿属原来有西白眉长臂猿和东白眉长臂猿两个物种,西白眉长臂猿分布于缅甸钦敦江以西,东白眉长臂猿则分布于缅甸钦敦江与中国怒江之间的地区。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美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范朋飞领衔的研究团队从2007年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的白眉长臂猿,2008年至2009年对我国的白眉长臂猿种群和分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先后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大塘、赧亢和板厂,盈江县支那乡开展了长期的行为生态学研究工作。

  研究团队发现我国的白眉长臂猿和另外两种白眉长臂猿有明显的差异。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综合外部形态、牙齿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研究团队确定我国的白眉长臂猿是一个新物种,由于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高黎贡山地区,以此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该物种的模式标本被指定为1917年4月采集于高黎贡山红毛树的一只成年雄性。在这个标本被采集100年后,它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定。”范朋飞说。

  种群数量不容乐观 

  同其它长臂猿一样,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也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其栖息地海拔跨度很大,从海拔500米左右至海拔2000多米都有分布。根据目前世界上博物馆现有收藏标本信息和野外观察记录,研究团队初步认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要分布于怒江与伊诺瓦底江之间的中缅交界地区。

  “虽然种群数量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国内,不容乐观。”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说,据范朋飞教授等在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分布区非常狭小,国内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和德宏州盈江县,种群数量不足200只,且呈现出明显的片断化分布。

  分析其原因,蒋学龙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群体很小,一般3-4只,由一对成年个体及其后代组成。繁殖率较低,首先是性成熟相对较晚,一般要到6-8岁,但是达到性成熟的个体离开母群形成自己的新群体时,其年龄可能已经是8-10岁;其次,一般是3-4年才产1胎,且每胎1仔,怀孕期在200天左右。

  研究团队建议将其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 

  “中国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蒋学龙介绍,尽管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一个新种,但作为长臂猿一个物种,因而享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另外,有近50%的种群栖息在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这些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为跨境分布物种,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存在极大的困难,依然面临着种群小、栖息地片断化,盗猎、非法贸易等威胁。

  “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标准,研究团队在研究论文中建议将其评估为濒危等级,以唤起全社会对这一物种保护的关注。”蒋学龙说,针对分布于我国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考虑到近二十年来,该物种在泸水、陇川、瑞丽已难觅踪迹,种群小且片断化严重,因而应该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

  针对主要威胁因素,蒋学龙建议加大跨境联合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可能的偷猎行为;结合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加强栖息地保护与管理;通过科学调查与评估,加强种群间栖息地廊道保护与建设;加强社区群众保护意识教育,特别是物种保护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强科学研究,如生境退化、小种群及片断化等对长臂猿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万勇介绍,多年来,云南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也主要以灵长类等明星物种、旗舰物种为重点和突破口,组织实施了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启动了“森林云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和西双版纳约定,进一步强化物种拯救保护和栖息地恢复,开展了系列野生动物拯救保护管理工作。

  万勇表示,今后,云南省将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契机,以更坚决的态度、更硬实的措施、保护好云南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网站链接   滇ICP备05000723号
相关信息网 学会/协会
质检机构 国外相关网站
其他相关网站
 


Copyright© 2016     云南实验动物网 云南省实验动物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话:0871-65195511,68424851
电子邮件:lvl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