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课题组采用了体内细胞示踪技术,提供了支持生理条件下哺乳动物卵巢中存在生殖干细胞的活动及卵细胞再生的首个体内证据。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人类生殖学》。
经典理论认为哺乳动物出生时卵巢已形成了终生所需的原始卵泡,出生后没有卵细胞的再生。然而,近来一些研究对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卵巢中可能存在生殖干细胞及卵的再生。但这些证据主要来自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及移植),无法说明生理条件下体内存在卵巢生殖干细胞并发挥重要功能。
澄清体内是否存在卵巢生殖干细胞以及它们对卵巢功能维持的意义,将会革新人们对卵细胞发生过程的认识。研究团队对这一争议巨大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首先确定了成年小鼠(两月龄)卵巢皮层中存在尚未形成卵泡的生殖细胞,其中有些生殖细胞处于较原始未分化状态(表达Oct4但不表达分化基因Dazl或Ddx4)。随后利用可控示踪体系对表达Oct4的较原始的生殖细胞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体内标记示踪,持续观察到一些YFP标记的生殖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并形成原始卵泡以及极少数YFP标记的生殖细胞进行DNA复制和有丝分裂。
在《分子人类生殖学》邀请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理查德·安德森和伊芙琳·特尔弗对该研究进行的专题评论中,两人认为该研究是领域内的重要进展,并将之喻为“天亮前的黎明”。该团队在读博士郭琨、李朝晖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