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准 | |
政策法规 | |
友情链接 | |
![]() |
|
相关标准 | |
政策法规 | |
友情链接 | |
质量检测 | |
饲养管理 | |
动物资源 | |
环境设施 | |
动物实验平台 | |
科学数据库 | |
相关专著 | |
表格下载 | |
政策法规 | |
许可证单位查询 | |
学会简介 | |
组织机构 | |
学会章程 | |
学会动态 | |
教育培训 | |
学会表格 | |
联系方式 | |
目的:比较分析我国广西、云南两个树鼩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推动树鼩优良品系的培育和优化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提取广西和云南各32只树鼩的全血基因组DNA,分别采用9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片段,并利用POPGENE等软件比较两个树鼩群体的遗传相关指标。
结果:广西和云南两个树鼩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5,Fis均值>0。CCBL1B、CCDC61、EDA1和OPA3四个位点表现为极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两群体的遗传距离及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1.277和1.268,遗传相似系数约为0.28。遗传结构变异的分布情况显示61.57%的微卫星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38.43%存在于群体之间。STRUCTURE分析发现广西和云南树鼩为中缅树鼩群体的两个不同的亚种。
结论:广西和云南树鼩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丰富,两个群体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
|
|